央广网深圳4月1日消息(记者 常迪)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联通内外、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当下,大湾区融合发展全速推进,金融科技一体化加速破题,每一步都牵动全球目光。如何以科技赋能湾区资金融通,怎样平衡创新与风险,打造世界级金融生态圈?本期《做客央广网》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金融科技促进总会会长、银讯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庄紫祥,从“硬联通”到“软衔接”,从制度突破到产业共荣,分享他对湾区协同发展的深度思考。
科创引擎:构筑国际科技金融高地
庄紫祥认为,香港在科技发展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应进一步挖掘潜力。他提议将香港创业板转型为类似“纳斯达克”市场的运作模式,打造香港的“纳斯达克”创科板。
“目前,香港港交所主板表现出色,但创业板点位较低,提升空间很大。”他表示,通过这一转变,不仅能为香港构建以人民币为主导的国际金融制度与金融中心,还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创企业孵化与成长的重要平台,从自主研发到商品化、国际化的全链条都能得到有力支撑,推动香港在科技领域迈向国际前沿。
金融枢纽: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
在金融领域,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能仅满足于传统的“金融联系人”角色,庄紫祥认为,香港应积极转型为祖国的“招商引资人”,成为中国企业、商品和服务“走出去”的金融“活水”的主战场。
他还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香港要充分发挥其在风险控制、安全把控及制度制定等方面的全方位、全链条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例如,目前香港在资金融合方面已取得进展,内地同胞可便捷地使用电子钱包在香港消费,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提升香港在大湾区金融体系中的引领地位。
内联外通:推进跨境数据联动
“内联外通”是大湾区发展的关键,庄紫祥强调,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方面都要持续优化。在信息流上,他认为河套、前海等地应积极推进跨境数据联动,比如把内地医疗数据与香港临床经验结合,助力药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在物流方面,口岸可推进联合检查,也可以有效减少货物通关时间。
此外,他还建议将河套纳入跨境数据负面清单,并制定适配的对接机制与安全规则,促进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交换,为大湾区融合发展打造坚实的中间业务平台。
文化共融:数字赋能传承创新
在文化层面,两岸青年人可借助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为大湾区建设添砖加瓦。庄紫祥举例说,利用AI技术与电影、游戏、体育等年轻人喜爱的领域相结合,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电影《哪吒2》、游戏《黑神话:悟空》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都深受年轻人喜爱。通过这些方式,能有效增强青年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促进大湾区文化融合与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