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榆林129名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

时间:2025-04-22 17:17:00

春回大地,农事渐忙,榆林广袤的田野上迎来了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春耕时节。全市各县市区129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的管理理念送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的科技新动能。


01

良种先行:构建春耕“芯片”保障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丰收的基础。连日来,市科技局佳县科技服务团抢抓农时,组织6名科技特派员驻点县域种子加工车间,全力开展高粱种子丸粒化生产攻坚行动,致力于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满足全县8万亩高粱春播的用种需求。


走进佳县高粱种子加工车间,全自动丸粒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轰鸣声中,一粒粒高粱种子开启了“科技变身”之旅。经过筛选、消毒、包衣、抛光等一系列精密工序,原本普通的种子被均匀包裹上杀菌剂、营养层和抗旱保水材料,摇身一变成为“科技金种”。



“丸粒化技术就像是给种子‘穿上铠甲’,不仅让种子的抗旱抗病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提高成活率,而且统一的粒径标准,极大地方便了机械化精播,每亩播种成本能降低20%。”据佳县科技服务团成员、高级农艺师尚武平介绍,目前,车间日产丸粒化种子0.1吨,可满足5000亩的播种需求,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了3倍。通过“车间+乡镇”直供体系,优质种子已陆续发放到13个镇办,覆盖了全县70%的高粱种植区。


为了把控好种子质量关,科技服务团组建技术专班,不断优化配方,研发出了适配黄土高原气候的环保型包衣材料。同时,引入智能检测设备,实时监控种子发芽率、丸粒均匀度等关键指标,确保成品合格率达99%以上。不仅如此,科技服务团还开展“送种到田”服务,在配送现场演示机械化精量播种技巧,手把手教农户如何操作,并开通24小时技术热线,随时为农户答疑解惑,指导农户科学用种。


“科技团把种子直接送到地头,还教我们新农机操作方法,今年粮食丰收更有底气!”种粮大户李海军拿到种子后喜笑颜开地说。


02

智慧春耕:科技团精准“把脉”生产链


在定边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苗基地,智慧春耕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服务团的专家们穿梭在育苗大棚中,仔细查看辣子苗、瓜苗等种苗的长势,与基地技术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育苗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针对种苗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温湿度控制等问题,专家们现场“把脉问诊”,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近期温差较大,要注意加强苗床保温,同时合理控制湿度,避免苗期病害发生。”服务团成员们一边查看苗情,一边向基地技术人员耐心讲解管理要点。他们还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一些新型的智能温湿度调控设备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基地负责人感慨地说:“专家们的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们很多技术难题。以前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摸索,现在有了专业指导,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为了让更多农户受益于智慧春耕技术,各县市区科技服务团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在一场场培训中,专家们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户。


据统计,今春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科技培训60余场,惠及农户超4万人。 


03

畜牧赋能:技术服务延伸产业链条


在榆阳区巴拉素镇巴拉素村,种植、养殖大户们齐聚一堂,认真聆听榆阳区科技服务团专家、高级农艺师刘王叶讲解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课堂上,刘王叶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详细介绍了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以及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解结束后,他还现场为种植户们答疑解惑,针对农户提出的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我们每年这个时候都能通过培训了解到实用的种植技术,对我们农户来说真是太及时、太有用了。”巴拉素种植户李春生高兴地说。


春季不仅是农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殖防疫的重要阶段。近一年来,榆林羊子养殖户们因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深受困扰。为此,榆阳区科技服务团团长、高级畜牧师张艳娥带领防疫人员深入全区各大养殖场,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培训,“手把手”教养殖户们如何科学喂养青贮饲料、疫病防控技术。


“我养了500多只羊,春季的防疫关系到整个养殖收益,最怕传染疾病发生,好在年年都有咱区上的防疫员来给我们指导。”养殖户吴国峰感慨地说。



从种子到种苗,从种植到养殖,科技特派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科技助力春耕。他们扎根田间地头,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科技之花在广袤的大地绚丽绽放。


记者 王疆瑜 庞亚飞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