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汉味”台客:一口盐酥鸡牵起两岸烟火气

时间:2025-04-02 13:12:00

位于江汉区北湖正街的“台客盐酥鸡”店内,潘佳辉正在专心制作炸品。(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4月2日讯 4月1日中午12点,江汉区北湖正街,“台客盐酥鸡”的油锅准时沸腾,金黄的鸡块在琥珀色的油浪中起舞,九层塔的清香混着椒盐的辛香从门缝里钻出来。

这是台湾师傅潘佳辉在汉创业的第13个年头。他对武汉的热爱,浓缩在店门口硕大的“爱吃的人都是好人”标语中。

“武汉人性情直爽,台湾人细腻精致,这种反差特别吸引我。”潘佳辉表示,武汉是九省通衢,台湾也是美食熔炉,两地都包容着天南地北的美味,相似的烟火气,让他倍感亲切。

正是这份对美食的热爱,让潘佳辉在2012年毅然带着甜品技术来到武汉,想寻找能懂台湾味道的知音。初闯武汉,西点师出身的他却遭遇“甜蜜的挫折”。

在大洋百货的甜品店里,他按照原有标准加糖,顾客的反馈让他记忆犹新:“武汉朋友尝了一口就说,‘这甜得发齁,老板屋里是开糖厂的吧?’”这场“水土不服”让潘佳辉悟出道理:美食跨海峡,既要“根正苗红”,更要“入乡随俗”。

2023年,潘佳辉联合几位台湾朋友,在北湖正街开始经营台湾小吃。店里的原料始终坚持“台湾血统”——60元一斤的厦门九层塔只用嫩叶,海鱼制成的甜不辣片片劲道。但调味悄悄“汉化”:比如,椒盐多撒三分,冬瓜茶减糖两成。“就像武汉的夏天要多补盐,美食也要补上‘本地化’这味调料。”潘佳辉的比喻透着厨师的智慧。

“武汉人爱吃、会吃。”潘佳辉说,在台湾,小吃以外卖或外带为主,很少有堂食场所。“这些现做的都需要等待,但要让武汉人为一口美食多等几分钟,几乎没有人有意见。他们对美食很有耐心。”

他特别佩服武汉人的“舌尖功夫”。有次做蔓越莓酥,只是多加了指甲盖大小的2克蔓越莓,立刻被老顾客尝出来:“潘老板,今天这个太甜了哦!”说起这事,他竖起大拇指,“武汉人的味蕾,绝对专业级!”

如今,这位台商早已活成了“汉派”模样。清晨骑着电动车去采购,车把上总挂着摊主送的小菜;傍晚收工时,他会抓几盒小吃递给街坊的小孩。

偶尔回台湾时,他第3天就开始想念热干面。“你说怪不怪?”他笑着说,在外地介绍自己,他开口就是“我来自武汉,‘北上广深武’的武汉,大陆第5大城市!”

店内收银台一旁的墙上,除了台湾美食证书,最醒目的位置,是2024年底由福建省台胞执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颁发的二级西式面点师证——这是他在大陆打拼的最新见证。

如今,潘佳辉的梦想正在油锅里翻滚——“今年夏天要推出肠粉,刨冰机我也准备好了。”他计划打造武汉版“台湾美食街”,让猪血糕邂逅热干面,蚵仔面线相逢藕汤。“美食就该像长江水,融汇百川才有生命力。”(中国台湾网武汉市台办通讯员/张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