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摸清“绿色家底”,强化自然生态保护,普陀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华东师范大学调查团队,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外业调查,记录到的物种数已达900多种。
家底摸清,心中有数
普陀地处长江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分布有丰富的河湖、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拥有55条区管及以上河道、35条其他河湖。河道总长95.51公里,水域面积2.1154km²,有着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苏州河岸线,生态禀赋优越,孕育了丰富的生态多样性。




本次调查充分考虑区内分布的河湖、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共设置了6条陆生生物调查样线和10处水生生物调查样点,覆盖了长风公园、TOP中央公园、李子园公园和梦清园四大公园,以及真如港、桃浦河、新搓浦、中槎浦四条河道。调查对象包括高等植物、昆虫、两栖爬行动物、鸟类、陆生哺乳动物、大型真菌、水生浮游生物、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等。
调查团队综合运用样线法、扫网法、红外相机调查法、拖网法等多样化的调查技术和自动观测设备,共记录到陆生生物692种,其中高等植物476种,昆虫145种,两栖动物5种,鸟类26种,兽类2种,大型真菌38种;记录到水生生物214种,其中浮游植物134种、浮游动物37种,大型底栖动物24种,鱼类1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野大豆;上海市新纪录1种,为红蒴真藓。

红蒴真藓(Bryum atrovirens)被发现于TOP中央公园
植物探“藓”,新记录+1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苔藓是类什么植物。其实,一般所讲的苔藓是苔类植物、藓类植物和角苔类植物的总称。它们遍布于上海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以长风公园调查结果为例,苔藓植物共记录15科18属22种。其中苔类植物有2科2属2种,分别为单月苔和地钱;藓类植物有13科16属20种,主要以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和绢藓科植物为主,常见物种为匐灯藓、细罗藓、东亚附干藓、鳞叶藓、细叶小羽藓等。

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东亚附干藓(Schwetschkea laxa)

匐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

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

细罗藓(Leskeella nervosa)

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
在本次调查中,长风公园的苔藓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据调查团队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长风公园山水结合的建设布局使其生境的自然化程度更高,生境异质性相对较高,为苔藓植物的生长与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二是长风公园悠久的建设使得公园内的物种生存环境较为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更多的物种。
TOP中央公园的苔藓植物丰富度次之,此次发现的上海新纪录红蒴真藓便藏身于此。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全世界约有两万多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别看它个头不起眼,却有大用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也能够监测一个地区的大气环境状况。
维管探寻,解锁密码
本次调查中维管植物共记录113科443种。其中,又以TOP中央公园数目最多,为75科212种,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植物为主,其中乡土物种占比接近40%。乡土植物在长期演化中与上海气候、土壤、水文及本土动物形成了协同适应关系,因而其维护成本低,也是食物链的基础,为昆虫提供食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如芦苇丛为鸟类提供隐蔽繁殖地,朴树林形成小型兽类(如刺猬)的微生境。

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泽珍珠菜(Lysimachia candida)

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荔枝草(Salvia plebeia)

蘡薁(yīng yù)(Vitis bryoniifolia)

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七星莲(Viola diffusa)
TOP中央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绿地,还有丰富的栽培植物,能够在不同季节营造优美的景观。例如金边黄杨、花叶蔓长春等彩叶植物打破单调绿色,提升视觉层次。同时,月见草、绣线菊等,还能够作为蜜源弥补乡土蜜源植物季节性不足的问题。
“只有本底清楚了,才有可能更好地进行研究、保护及进行相关决策。”普陀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普陀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生态惠民。此外,还通过创新普法形式、打造主题市民园艺中心等,有效推动生物多样性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