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咸阳》讯: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武功刺绣工坊案例“武功刺绣:一针一线绣出新风采”成功入选。


武功刺绣省级非遗工坊采取“公司+合作社+培训学校+生产基地+农户+电商”的经营模式,坚持专班培训和师徒传承并举,保护与发展并重,生产与销售共进,累计带动5000多名妇女从事刺绣特色产业发展。工坊的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武功刺绣产业从一村一品走向一县一业,不仅引领“武功刺绣”成功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引领“武功绣娘”荣获国家和省市三级劳务品牌,为助力乡村振兴、致富一方百姓作出了贡献。
筑牢根基,绽放刺绣非遗魅力。刺绣工坊建立后,专门建设1100平方米的传习场所和生产基地,创立创新研究院、美丽绣工坊、非遗工坊体验区、村级生产点,常年开展非遗工坊活动。由国家级刺绣艺术大师计清收徒授艺,并利用农闲时机办班培训,先后带教徒弟21人,培育中级刺绣技能人才16人,5人被命名为非遗传承人,6人获得咸阳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和刺绣技术能手。总经理计清被评为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工坊与西安美院等院校携手合作,开发刺绣唐装汉服、刺绣旗袍、系列绣花鞋、刺绣挂摆件,深受市场欢迎。“馨绣”商标获得了国家著名品牌和陕西省著名商标,33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刺绣艺术画《石榴图》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夫人,让武功刺绣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


一针一线,绣制乡村振兴画卷。武功刺绣工坊结合技艺传承,大规模开展的刺绣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00多期上万人,工坊充分考虑到妇女就业的便利性,建设村级生产点38个,生产大户1728户,实行基地上班和在家作业两种形式,带动5000多名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其中残疾人119人、贫困户267户,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真正实现了顾家与增收两不误。先后被授予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咸阳市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单位等荣誉称号。

加强宣传,展示武功刺绣之美。工坊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多次组团参加陕西省名优新特产品展销会和国家各地大型展示交流活动,精心展示武功刺绣精品和绣娘们精湛的刺绣技艺。近年来先后赴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参加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以及陕西省名优新特产品展销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暨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展示交流活动,参加重庆国际技能大赛等展演比赛活动,接待国内外调研参观研学人员上万人次。先后公益捐资捐物达200余万元,连年荣获武功县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工坊及计清总经理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数字赋能,开启产业发展新征程。武功刺绣工坊积极开展直播宣传销售,展示刺绣过程和产品细节,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刺绣产品的魅力。这种线上营销模式成效显著,工坊年产各类手工刺绣产品15000余件,产值2000余万元,为刺绣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非遗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成功范例。
(咸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崔建军)
(责编:黄莎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