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安姓人士,最有名的自然是粟特人安禄山。不过,自从有了这个安禄山,安姓粟特人纷纷改姓改民族,生怕让别人误以为他们和安禄山有什么关联。而历史上的安姓还有一个很大的来源,便是波斯,当时被称为安息,所以这些来到中国的波斯人给自己取了个“安”姓。
安息帝国我们并不陌生,张骞出使西域后,继续往西,遇到的就是安息帝国,欧洲人把他们称为帕提亚帝国。这个帝国从公元前247年兴起,到公元224年灭亡,和东西两汉的存续时间非常接近,这一点上倒是挺像兄弟之邦。
帕提亚帝国崛起前的波斯,还处于希腊人的统治下。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手下大将瓜分了他建立的庞大帝国,占据波斯的则是塞琉古。

帕提亚是地道的波斯东部古民族,趁着塞琉古在帕提亚地区的总督叛乱,阿尔沙克一世把塞琉古帝国给赶了出去。经过多年的战争,在公元前168年左右,统一了整个安息。
帕提亚帝国扩张到最大时,可以和居鲁士二世的古波斯帝国相媲美,控制了现今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西北部,成为独霸中亚的强大帝国。帕提亚军队可能是最早的铁甲骑兵,还有擅长回马箭的轻骑兵,经常打得古罗马军队全军覆没。
古罗马前三巨头之一克拉苏,也就是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的那位,本来想找东方民族刷战绩,结果被装备精良的帕提亚军队击败,自己也被灌了一肚子金汤而亡。倒是间接地为凯撒上台扫除了障碍。

公元前121年,张骞拜访帕提亚皇帝米特里达梯二世,丝绸之路正式延伸到中亚,通往古罗马帝国。中国的丝绸、珍珠,中亚的香料、水果,古罗马的高档玻璃器皿等商品由此遍布欧亚大陆。威猛的狮子也是帕提亚人送给汉朝的,让中国人开了眼界。
帕提亚帝国的宗教多种多样,混合了波斯和希腊的众神,对其他宗教也不排斥。佛教就有可能是通过贵霜帝国传入帕提亚,再传入中国。贵霜帝国是张骞原本要联络的月氏人建立的,处于阿富汗以南的区域,在印度和帕提亚之间。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沿着这条路线传播,也是合理的。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帕提亚帝国的一位王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是把佛经传到中国的第一人,可以说是中国小乘佛教的开创者。他的名字叫安世高。

安世高是帕提亚帝国的太子,当时的帕提亚帝国建国已有数百年,统治阶级腐化不堪,安世高年轻时就信仰佛教,清贫乐道,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当他父亲去世,应当由他继续王位,他却让给叔叔,远离政治,独自一人离开祖国,出家为僧,游历四方。
汉桓帝初年,安世高来到中国,他给自己取名安清,字世高。他发现佛教已经在中国有了一定的传播,但还处于很原始的阶段,一本佛教也没有,信奉者对待佛祖,和对待其他神仙差不多,烧香叩头,企求长生。于是,安世高决定将佛经译成汉语,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安世高一到中国便学会了汉语,他住在洛阳,总共翻译了三十四部、四十卷佛经,现在还保存有二十二部、二十六卷。这些都属于小乘佛教,在中国一直流传到唐朝。玄奘大师西行,去印度求取经,正是因为唐朝的佛众们,已经不满足于安世高翻译的小乘佛经,想去寻找印度原产的大乘佛经。

安世高结束译经活动后,前往南方各地游历。他显然精通一些特殊的技术,每到一地,都会留下很多神奇故事。据说,他有两次被杀又复活,不知道与他在安息国就精通医术是否有关。
安世高在中国活动了三十多年(还有一说法是四十多年),洛阳译经、游历南方(江西,浙江等地)显神迹的活动,显然都是为了弘扬佛法,加快佛教的传播。他还广收门徒,汉代唯一的汉族僧人严佛调也曾向安世高学习。
有了这样一位安姓前辈,来到中国的安息人,都把安世高视为先祖。他们都改为安姓,定居在甘肃,后来慢慢移居中国各地。他们的外貌保留了一定的中亚人种特色,但也渐渐地融入了汉族。如今,安姓的中国人至少有170多万,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安息帝国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