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陕州区属于哪个市(三门峡特色—陕州)

时间:2024-11-08 09:19:48

陕州区原名陕县,于2015年3月正式更名陕州区,为三门峡市市辖区。陕州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地处豫、晋、陕结合部,与渑池县、灵宝市、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陕,意为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

陕州,位于崤山山岭的环抱之中,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因此以“陕”为名。下面是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介绍

一、十碗席

陕州十碗席,铁锅烹,柴禾烧,有扣碗肉、小酥肉、辣豆腐、炖土鸡、杂烩菜、烩丸子、糯米饭、海带丝、豆芽菜、拌粉条,荤素搭配、汤菜兼备,有酸有辣,有咸有甜,香而不干,甜而不腻,补而不燥、爽而不硬。十碗水席,十全十美。

二、观音堂牛肉

观音堂五香牛是河南三门峡陕县的特色传统名小吃。先将宰杀的鲜牛肉置于盛满清水的缸中,相应的内加食盐、火硝腌渍。时间长短根据季节而定,一般冬季为一个月,夏季三四天,春秋两季七八天,直到掩得里外透红为止。腌好后,放进大锅沸煮,一般需六七个小时;在沸煮中,放进适量的茵香、丁香、白芷、姜、蒜、辣椒等。勤翻勤看,控制火候,以煮烂肉不散为止。观音堂牛肉,色泽鲜艳,酱香浓郁,咸味适度,肉嫩可口。

三、面豆

面豆是独具特色的豫西传统面食小吃,其采用手工工艺,用精制的小麦面经过揉面、发酵、搓揉成条、刀切成如大豆一样的颗粒、用白绵土做介质焙烤而成。因其味道的酥、脆、香、耐保藏、具有养胃、开胃的作用,就成为豫西一带人出行远游和重大节日待客的特色小吃

四、大营麻花

陕县大营麻花。相传很久以前,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每年阴历二月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麻花。麻花以含水量多少,又可分为软、硬两种。初期,大营制作的麻花全属"软面型"。十九世纪中叶,大营村又创制了"硬面"麻花。解放后,大营麻花经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厨师蔡天贵改进,制作技术和配料工艺大为提高,形成独具一格的"三门峡麻花"。这种麻花长尺许,色泽柿红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黄焦酥脆,久放而不干,营养价值较高

五、虢国羊肉汤

三门峡,地处豫西边陲,紧邻晋、陕,古称陕州。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国“虢国”曾筑城建都于此,故也称“虢州”。不论位于城市巷陌,还是地处乡郊山野,虢国羊肉汤馆都会迎着早行人的风尘开门营业。原料多样配伍合理,汤质乳白醇浓鲜香,羊肉质地鲜嫩,软烂而香,整道菜咸淡适中,色泽美观,营养丰富。羊骨汤汤质乳白,醇浓鲜香,羊肉质地鲜嫩,软烂而香,葱花提味,咸淡适中。


六、羊肉糊饽

羊肉糊饽在我国北方特别常见,是羊肉和糊饽做成的美食,这里说的“糊饽”就是一种死面饼子,尤其是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在陕州地区羊肉糊饽已经传承很久,深受当地人们的欢迎。


七、挂面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和杨贵妃东巡时在菜园境内的秀岭宫居住。当地官员为让他们品尝到当地特色面食,就责令当时陕州一赵姓名厨对当地的传统挂面工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挂面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赞誉。赵姓名厨家住菜园北湾村,后来把制作挂面的工艺代代相传,于是,北湾挂面便成为当地的一大特产。


以上是陕州的特色介绍,此外还有二仙坡苹果、虢州澄泥砚、陕州红梨、陕州石榴、清泉沟小米也是当地的特色,这里不再过多的介绍,陕州的旅游景点也不少,分别是陕州地坑院、熊耳山空相寺、甘山森林公园、神龙峡、安国寺、石壕古道、雪花谷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转一转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