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helens属于什么酒吧(全国最大连锁酒馆「海伦司」上市)

时间:2024-09-26 10:07:53

海伦司真是一家低调的公司。


作为全国最大的线下连锁酒馆,几乎没怎么出现在公众的眼前。上周,海伦司在香港港交所上市,才算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了一点点水花。


根据财报,2020年,海伦司的酒馆有351家,营收高达8.18亿元,利润为7007万元。


而且,这还真是一家不差钱的公司。


海伦司发展十多年,几乎没引入过外部投资,唯一的一次,是上市前完成了一笔3300万美元的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投资银行中金公司跟投。而且,此轮融资是其在非公开市场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融资。

上海茂名北路二楼的Helen’s小酒馆,地段不错,但位置极差,没有门面,周边也几乎没有人气商业。然而晚上11:00,居然还有顾客在排队,人气很旺。坐下来,服务员真诚,啤酒的价格极为便宜,周围都是围着方桌坐的年轻人,气氛很好。

据报道,这是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何愚第一次走进海伦司小酒馆时印象,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去拜访这家公司。几经联系,终于见上了创始人徐炳忠。然而一见面,徐炳忠就说:“你是我见的第一个投资人,交个朋友,但在上市之前我们不需要融资”。


当然,徐炳忠有这种底气。


海伦斯的存在,不仅打破了酒馆盈利的困境,也打破了酒馆难以规模化的魔咒。


酒馆行业一般都是高度分散化的,据报道,中国大概有30000多家酒馆,其中95%以上是独立小酒馆。而海伦司的酒馆有351家,几乎都是直营。而且,海伦司本身盈利就不错,公司也一直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所以公司拥有很好的现金流。

1

酒香不怕巷子深


徐炳忠是军人出身,做过特种侦察兵,退伍后当过保安。后来去了老挝开了一个小酒馆,赚了第一桶金。2009年回国,在北京开始了创业之旅。


徐炳忠回来后也是计划开小酒馆。他先是到北大清华附近的五道口找地方,但那里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合适的地方至少100万,这对当时的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后来他发现了一个稍微偏僻角落里的一个铺面,房租只要20万,但是往前面走不到500米,租金就要200多万。一开始,徐炳忠也有点忐忑不安,但还是想放手一搏,于是一咬牙把店铺租了下来。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呢。徐炳忠一开始就主打性价比,其他酒吧里青岛小瓶是20元,而他青岛大瓶才10元。同时,因为去小酒吧的基本都是老外,于是他就找老外去发广告。广告语很专业,一桶一桶的鸡尾酒叫bucket,而他是前一天和老外聊天才学到的。


四五个月之后,慢慢地口碑传开了,生意也逐渐好转起来了,一天能卖个四五千块钱,也有了一批稳定的顾客。


不久,正好赶上万圣节,他就搞了一个免费感恩活动,贴出海报——全免费,你别喝死就行(当时主要是国外留学生,在西方的语境下,这是一种幽默)。不仅店里面有扎啤机,还在外面实实在在地摆了两排扎啤。


那天,屋里、屋外全是人,后来的只好站到马路上去了。从此,在留学生圈里,几乎没有不知道helens(海伦司)。

2

海伦司的杀手锏


去过海伦司的人,无不感慨它的氛围和环境。而徐炳忠认为,这样的门店氛围和客群,是用户“养成”的。

创业之初,海伦司主要做海外留学生的市场,门店没有主题,没有飞镖、桌球这些活动,也没有流行的驻场歌手,顾客进店就是安静地坐坐,跟朋友聊聊天,氛围比较自在。门店的服务也是有限度的,不去打扰顾客,服务的本质是形成好的社交空间。


后来慢慢地中国顾客也被吸引进来,海伦司的门店就像一个个线下的社区,而海伦司也像一个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品牌,被誉为年轻人的“夜间星巴克”。

年轻人的经济能力有限,所以极致的性价比是海伦司的杀手锏,绝大部分啤酒售价都在10块钱以内。根据其天猫旗舰店的售价来看,自有产品中,270毫升的果啤为5.5元/瓶,420毫升的纯麦精酿单价还不到5元。所售的外部产品,科罗娜为9.9元/瓶,百威为9.8元/瓶,售价均在10元/瓶以内。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同行业对该款百威啤酒的平均售价为15至30元/瓶,海伦司对百威啤酒的售价比同行的平均售价低了35%至67%。


而且,随着海伦司的生意越来越好,但是,徐炳忠并没有坐地起价,而是有了规模效应后,成本也随之下降,他就与顾客分享成本下降的红利,不断降低价格。


徐炳忠在接受采访时举了一个例子,公司每年卖出去的啤酒至少是一万吨,按照500ml一瓶的话,就是2000万瓶。保持原来价格不变的话,假设成本降低了2元,每年就是4000万元的净利,如果在原来价格基础上再涨价0.5元,利润就是5000万,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


但是徐炳忠却拒绝了这种诱惑,他认为做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种滴水穿石的坚持——日久见人心,保持真诚,永远不算计顾客。


海伦司的产品以自有产品为主、占比近70%。包括扎啤、精酿啤酒、果啤和奶啤。

2018-2020 年,海伦司自有酒饮销售收益占总酒饮收益的比例分别为68.4%、64.2%、69.8%,毛利率分別为71.4%、75.3%、78.4%,极大提升了公司整体利润。


在徐炳忠看来,对于消费、零售行业来说,实现自有品牌战略的成功是极有价值,零售行业的知名企业,比如7-11、COSTCO,无一不是实现了自有品牌战略的成功。


而选择自有品牌,将渠道、中间商的利润回馈给消费者,让海伦司赢得了大量的忠实用户。

3

“永远不要算计顾客”

徐炳忠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是,海伦司擅长选“最差”的位置,能把生意做爆。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徐炳忠认为,善待顾客,常怀感恩之心,把一个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而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永远不要算计顾客!这也是他的一个信念。


如前文所提,创业之初,他在第一家门店举办了一次万圣节感恩活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时候,其他的酒馆也开始争相模仿,但徐炳忠发现,其他酒馆搞的免费活动,并没有多少效果,这也引发了他的思考。


想了很久,他得出的结论是:可能别人仅仅是把免费活动当作一个营销手段,而他却是出于真诚的感谢。

如果你的初心把免费当作一个营销手段,顾客会觉得这是个套路,就比如什么充值、什么冲刺营销等,有算计顾客的“嫌疑”。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徐炳忠总结出他做海伦司必须坚持一点——日久见人心,保持真诚,永远不要算计顾客!


这个信念也一直体现在日常点点滴滴的经营细节中。


比如,一定保证是真酒,一定要从原厂或者一级代理商进货。


又比如,每逢重大节假日,生意很好,很多地方都在涨价,而他们却是实实在在地开展很多优惠活动,比如免费2小时、各类抽奖或优惠券,而且这些优惠券绝不附加任何条件。


有一次,武汉一家新店开业,天下着雨,还有顾客在排队。徐炳忠看到之后,内心感慨万分,他就想着,要将心比心,为这些顾客回馈点什么。于是,他就给运营总监打电话,说明天开始,排队等位的顾客,在排队时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免费喝。


门店运营伙伴一开始担心,就把外采的、成本较高的酒比如1664、科罗娜收起来了,徐炳忠火了,他说,如果你们家里来客人了,不把所有的好东西拿出来招待吗?平常自己舍不得吃的都会拿出来给客人,我从小家里就是这样。后来运营伙伴就把所有的品种都拿出来,让顾客自由挑选。


徐炳忠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不要算计顾客,永远是感恩的心态。感恩,才不会丢掉初心,也是自我迭代的动力,是人的创造力的源点。


4

没有KPI考核


海伦司不仅对顾客真诚,他们对待员工也是同样的态度。

在公司内部,他们坚持“自由、进步、群策、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同事。


徐炳忠当过保安,住过地下室,现如今也经常创业了十多年,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发展,一切都要靠团队的奋斗。


他说,从那么多的苦难中走出来,现在能让更多顾客快乐,让几千甚至几万、十万伙伴在一个平等的公司氛围里得到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曾经,徐炳忠招过一个3D建模的同事,这名员工到公司两个月后,连一个图形都拿不出来。按说,这样的人肯定是留不下来的,徐炳忠也猜到他应该不会做,虽然责备过,但是没有开除他,而是给他找了一个老师去教会他。


为什么没有开除他呢,徐炳忠想到他年纪比较大,在别处更难找到工作。正是这种同理心,让他留下了这名员工。如今,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留在公司,不仅如此,现在他的老师,他老师的老师,都在海伦司,其他公司挖也挖不走。

海伦司没有KPI考核。徐炳忠认为,一个团队最重要是的团结和信任。


很多的管理制度,是假设人是会偷懒的,会消极怠工的。而它的对立面是人可以对自己负责,和对成果负责,是可以信任的。


其实,总有那么一大部分人,其实他们都是很负责的。因为某种程度上人是社会性的生物,它在本性是希望创造价值,希望被别人认可的,希望被信任。而且,当你首先付出了信任,那么大概率也能获得对方的信任。

2020年疫情时期,很多餐饮连锁行业都干不下去了,纷纷裁员减薪,但是,在这样艰难的年份,海伦司照样加了两次工资。徐炳忠认为,说到就要做到,可以不开店,但是要完成加薪的承诺,这远远比发展速度重要得多。

因为,这样形成信任,才有精神力量,才能激发团队的能量。当然,这样的信任也带来了很好的效果,2020年海伦司逆势增长,新开了100多家门店。

“大家相互间的这种信任,可以让管理变得更加容易,每个人形成自驱力,就像动车一样,有了车头,后面的车厢都可以推动列车前进。”徐炳忠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