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对等关税”超出预期,正常贸易实际已无法进行|出海潜望镜

时间:2025-04-09 18:26:00

特朗普发动的“对等关税”战还在继续升级。

美国官员宣布,将从4月9日凌晨12时起开始对中国产品征收额外关税 ,达到104%关税。两天前特朗普表示,如中国不取消报复性关税,美国将对中国产品征收额外50%关税。

对此中国外交部也很快进行回应,“中国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方必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后,不仅造成全球资本市场恐慌与大幅动荡,也严重扰乱各国进出口企业的正常经营。在美国国内,特朗普的强硬政策同样引起广泛不满。环球网援引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商会正在考虑起诉特朗普政府,以阻止将于9日生效的新关税。

“对等关税”引起全球股市震荡

这一轮关税战可能持续多久?国际贸易局势将如何发展?面对“乱局”,深受影响的出海企业是否有好的应对之策?为了深入理解特朗普此次关税政策以及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影响,「钱塘出海」独家对话了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资深外贸专家霍建国。

霍建国长期从事外经贸管理及政策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一带一路”城市经贸合作论坛高级顾问、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经济学博士。

1993年至2001年期间,霍建国曾多次参与中国入世谈判工作和APEC工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负责牵头组织研究国家经贸委所分管的14个产业部门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多年来在国内主要经济刊物上发表过诸多文章,并著有《中国外贸和国家竞争力》等书籍,擅长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外经贸管理及政策研究领域。

霍建国认为,“对等关税”政策至少还将持续3-5个月,受此影响,今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基本已成定局。接下来特朗普是否会改变主意,主要取决于未来半年美国经济的表现。

他建议全球各国不再纵容特朗普的霸凌政策,重蹈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覆辙,而应该联合起来坚决抵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自身国家利益。

以下是「钱塘出海」与霍建国的对话:

钱塘出海: 今年2月您在在中企国际服务中心演讲时曾预测,美国很快将继续提高关税到40%左右。您如何看待过去一周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

霍建国: 当下全球贸易冲突的形势可以说十分严峻,对中国54%的关税超出了所有人预期,意味着正常贸易实际上已经无法进行,所以我们的反制也是必须的。

特朗普走到不顾一切的地步,如果全世界能团结起来,共同反制他的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美国也只好收手,因为它不可能同时和所有贸易伙伴开战。但是如果大家不能团结一致,只会纵容特朗普的疯狂,对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规则都是一种破坏,最终美国经济也会遭受重大损失,比如通胀上升、经济指标变差,甚至可能导致衰退。所以现在是一个很敏感,很关键的时期。

相互制裁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3-5个月

钱塘出海: 您认为特朗普这么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霍建国: 可能是想迫使我们谈判,如果有机会谈判,还是要抓住这个窗口期。毕竟贸易战只会让双方都受伤,而通过谈判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是最理想的选择,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

短期内,美国经济可能还扛得住高关税的压力,但时间一长问题就会显现,通胀和经济衰退的风险,特朗普自己也清楚。现在美国的消费指数已经在下降,股市也在震荡,如果通胀再反弹,他的经济政策矛盾性就会更明显,甚至有议员已经提出 要收回总统关于关税的决定权限。

另外特朗普也想通过对外征税、国内减税的手段,显示自己作为总统的“政绩”,让美国看起来更强大。但“美国优先”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霸凌,把美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让别人给他“上供”,这肯定是全世界都不能接受的。

但是以特朗普“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个性,没有超大的国内压力不会轻易改变决定。我推测现在这种相互制裁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3到5个月,之后大家再回到谈判桌上来。总之,现在既要反制,也要为谈判留出空间,这样才能争取双赢的结果。

钱塘出海: 这3-5个月内,冲突是否可能还会升级?

霍建国: 如果中国和欧洲反应比较强硬的话有可能。冲突就是先斗气、互相制裁,解决不了还有可能上升到军事手段。上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胡佛加征关税,导致美国经济出现大衰退,一些人也把二战爆发的部分原因归结于此。但我认为,导致二战最大的教训是,欧美国家纵容了希特勒的贪婪,当美欧认识到问题,再组织力量反击时已经晚了。

今天的世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认识到特朗普这种做法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尽早联手实现团结,有更多的国家站出来反制,而不是卑躬屈膝地“上贡”。所以中国的直接反击是完全正确的,不仅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也维护了全球经济贸易利益。

钱塘出海:关税战打到什么程度,特朗普会无法承受?有哪些经济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霍建国: 目前股市的震荡是一个短期因素,有恐慌心理的影响。最主要的判断依据还是美国消费指数的变化,包括零售价格、社会零售总额等。因为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除了资本市场,就是消费。美联储更关注通胀和就业,但是在短期不会显现,而消费下降会直接导致经济增长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为什么说当下加征关税的政策可能会持续3-5个月,是因为如果在今年10月以前,政策没有出现正面效果,反而导致经济增长下滑,会直接影响特朗普明年中期选举的选情,所以他最多能撑半年。但是如果效果很好,美国经济依旧繁荣,特朗普的斗志也会变得更强。

加税的短期目的,更多是增加财政收入,弥补国内企业减税的缺口

钱塘出海: 有人认为加征关税的目的是化解美债的压力,您怎么看?

霍建国: 美债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可以说是美国经济最大的矛盾,如果他想用贸易平衡化解美债,差距就太大了。加税的短期目的更多是增加财政收入,弥补国内企业减税的缺口。美方预计对等关税实施之后,海关税收能从1000多亿上升到5000多亿,但也填不满减税挖的大坑,完全是“拆东墙补西墙”,而且霸凌式的关税政策全球都不买账,美国自己也撑不住。

钱塘出海: 您认为在这轮贸易冲突中,有所谓的间接受益者吗?

霍建国: 从全球整体来看,我觉得没有受益者。在关税威胁下,企业预期都不好,至少都做出了必要调整。而调整全球市场布局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肯定会导致全球贸易出现负增长。

今年全球经济本来进入了弱复苏阶段,WTO此前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可能会恢复到3%的增长率,但是看现在的局势,贸易战带来的价格上升导致通胀,要解决通胀问题,宏观上采取紧缩必然会导致经济减速。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具体会下降多少现在还难以判断,但我们推算,很有可能降到2.3%左右。如果东南亚等新兴国家遭到重创,拖累还会更大。

关税政策看似“收割全世界”,实则围堵中国

钱塘出海: 一些国家被加征的税率比中国更高,而此前有企业为规避贸易战,将供应链转移到这些国家,现在还是无法幸免。

霍建国: 确实,这次关税政策看似“收割全世界”,实则暗藏玄机,最终还是为了围堵中国。

此前中国已经被加征20%的基础关税,加上这次的34%就非常高了。再看那些税率超过40%的国家,许多都是中国企业投资和转移出口的关键区域,说明美国已经堵住了中国通过第三国转口的“漏洞”,即使企业出海投资也绕不过去。

所以企业出海投资得换思路,不能为了规避美国关税风险而到海外投资,这样还是会遇到新的麻烦,而要真正服务当地市场,做好本地化,既缓解出口压力,避免激化中美矛盾,又能实现市场多元化,找到新的增长点。

钱塘出海:那已经在东南亚建厂的企业,现在怎么应对呢?

霍建国: 如果现在中国和欧洲能达成某种默契,比如降低关税、促进贸易,那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机会。拉美、非洲、中东也有很多潜力市场可挖。所以企业需要立即行动,主动开拓新市场,同时优化供应链,尽量降低关税压力。

同时国家也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提供必要的支持,一方面打开内销渠道,扩大鼓励消费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建议拿出一部分国债,或者增发国债支持外贸企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