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正是踏青采茶的好时节。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记者踏上了前往桐梓县夜郎镇茶台村的旅程,体验了一把采摘老鹰茶的乐趣。
千年古树吐新芽:返乡能人“炒”活老鹰茶
4月初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夜郎镇政府门前的二级公路上。早上9时,记者乘车出发,沿着新站至习水的公路行驶。不久,车辆驶入蜿蜒的通村公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老鹰茶林。
“看,那就是我们的老鹰茶林。”种植户罗昌华指着车窗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他告诉我们,这些茶树已经发出了嫩芽,现在是采摘加工的关键时期。

经过40分钟的车程,记者抵达了罗昌华的老鹰茶加工基地。一下车,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茶叶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走,我们一起去采摘老鹰茶的嫩芽。”罗昌华拿出工具,邀请我们一同上山。他详细解释了采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采摘老鹰茶的嫩芽,时间节点非常关键。采早了,营养成分不足;采晚了,营养成分流失。一般来说,3月25日至4月5日是最佳采摘期。”
跟随罗昌华,来到了一片百年老鹰茶古树前。这些古树高达5米以上,需要搭梯子才能采摘。他强调,采摘时要保证嫩芽的全叶,以免影响加工质量。

罗昌华自2013年返乡,致力于发展老鹰茶产业。他回忆道:“以前,由于技术不到位,我们的经济效益很差。”然而,通过与贵州大学茶学院的专家合作,情况有了显著改善。
“熊博士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保护老鹰茶树,如何种植新苗,还有施肥、修枝剪枝、手工炒茶等技术。”罗昌华说。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老鹰茶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一片茶叶带富一方:村民腰包鼓了,山乡产业旺了
村民宴仲云也分享了老鹰茶产业带来的变化:“以前我们不懂技术,茶卖不上好价钱。现在,罗昌华帮我们解决了销售问题,收入比以前多了。”

中午时分,罗昌华将新采摘的嫩芽进行晾晒、杀青、揉捻等一系列复杂的加工过程。他抱歉地说:“今天采摘的茶要明天才能喝到,不过我有前几天加工的,大家尝尝。”
泡上一杯老鹰红茶,金黄的色泽,浓郁的香味,让人陶醉。李玉立感叹道:“这茶回香持久,提神又解渴。”
党建引领‘茶文旅’:千年夜郎茶香飘出振兴路
夜郎镇党委书记梁光勇站在茶台村的老鹰茶基地,望着满山的老鹰茶林,满怀信心地规划着未来:“我们有3000多亩的老鹰茶林,通过党建引领,发展老鹰茶产业,带动了村民增收。”

他继续说道:“夜郎老鹰茶已成为贵州大学茶学院的教研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实行农文旅结合,让更多的人参与采摘、加工,体验乡愁,推广夜郎老鹰茶,让这个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
夜郎镇的特殊气候和土壤,为老鹰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生长在海拔500米至1500米大山中的老鹰茶,不仅是一种佳茗,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随着老鹰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夜郎镇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著。党建引领,夜郎镇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稳步前行,让千年茶香飘出了一条振兴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胜
编辑 李洋
二审 刘振梁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