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好好读书、好好吃饭睡觉、不受骗上当?近年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大力开展“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并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受到中国红十字会、省政府以及省委主题教育办、省委教育工委肯定赞扬。
文章从几个维度深刻阐述“四习五技”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大大促进教学育人、创新创业。文章言而有据,入情入理,本报特约发布,以期对受众有所启示。
徐厌平 钟秋明 吕高安
2024年11月4日,湖南日报“湘江副刊”整版刊登报告文学《触摸校园的温度》,深度讲述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以爱育人”的动人故事,传播量大,社会反响良好。

春色拥抱校园。文羽 摄
近年来,湖南劳动人事职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建立一整套制度体系,大力开展“四习五技”素养教育,实现“四习五技”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新路子,受到中国红十字会、湖南省政府以及省委主题教育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肯定赞扬。
何谓“四习五技”呢?这是近年来湖南劳动人事职院谋划并强力推行的基本素养教育。四习,即培养文明礼貌、遵纪守信、劳动卫生、读书健身等四种“终身受益习惯”;五技,即掌握应急救护、消防逃生、心理调适、职业安全、反诈防身等五种“终身受用技能”。

应急救护培训。文羽 摄

军训教育。文羽 摄
“四习五技”属于处世基本习惯、基本技能、基本修养范畴,是孩子在中小学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但是,一些高职学生,来自农村或进城务工家庭,因贫困、家庭变异等,加之地域环境、师资力量、长辈不懂教育等原因,出现基本素养教育缺失或不平衡。
2023年初,学校成立主要领导担纲的调查组,深入本校和兄弟高职院校、机关企业、单位社区等进行调查,其中调查问卷4000余份,发现少数高职学生是“野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茫然无着、沉迷网络、偷懒贪玩、不爱读书、性格孤僻、有心理问题等“症状”。
我们分析孩子们“症状”致因,主要是“缺爱”。据此,我们出台并践行以“四习五技”为切入点的——“用爱温暖世界”办学理念。
一、“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亟需推广“四习五技”基本素质教育,而且要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第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正在重构,机遇和挑战并存,更彰显科教事业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需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德才兼备人才。
第二,这是尊重教育规律的需要。“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教育和学生成长要遵循客观规律。教育与环境、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德智体美劳人才,必须强化“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而且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第三、这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
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度、互流互通度更显,职场竞争更激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德技双修、道术兼修的人才最欢迎。“道”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习惯修养,“术”是应世技能、职业技术。“术”是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修炼,而“道”必须在走入社会之前具备。这仰赖于“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上下图:恋校园。文羽 摄
第四、这是学校创新创业、立德树人的需要。
学校前身是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成立40多年来,在湖南公共管理、技能培训和全国无损检测领域占一席之位。现有四个二级学院,设置人社、劳资管理、商贸、旅游、无损检测等19个专业。根据高职学生大都擅于动手的特点,我们创造环境条件,引导他们既学好专业技术,又掌握“四习五技”,以适应创新创业就业需要。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动员师生结合专业特色,进行了“小型杨梅去壳机”“方威冷暖科技”等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实践证明,“四习五技”基本素养在创新创业中起重要作用。
二、“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法路径。
(一)建立“四大体系”。
一是课程内容体系。学校制定《“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总体方案》,编撰《“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实施手册》。这套教材紧贴实际,涵盖“四种习惯”“五项技能”知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如应急救护“1+5”知识模块体系:“1”即应急救护知识;“5”即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危险预防、逃生避险、常见急症处理等5项必备技能,由此搭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体系。
二是师资队伍体系。邀请省红十字会、省消防,辖区公安、应急、食品安全、卫生等部门60余人,多次来校授课或培训。体育与健康、养老、婴幼儿护理和导游等专业课教师,以及医务室人员,接受数日封闭式训练,均取得救护师资格。
同时,选派10余名教师到中国红十字总会参训,掌握最前沿应急救护技能。从而形成一支以省红十字会师资为主导,学校教师为主体,并与各二级学院班主任、辅导员等相匹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推广“四习五技”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三是分层教学体系。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对师生进行分层次培训。对养老、婴幼儿护理和导游等专业学生,单独开课进行“四习五技”培训,都要获取应急救护师资格。对其他专业学生,单列“四习五技”内容,并融入4个学期体育课程,培训目标为初级救护员资格。
学校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必须参训并取得初级救护员资格。
四是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统一标准、分类考核、精准实施、智慧赋能”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救护师、救护员、初级救护员标准,设置应急救护考核目标、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在手机APP客户端进行理论考试,在智能化培训基地组织实操考试,形成“培训﹣考核﹣结果分析﹣合格取证”一站式智能化考核评价体系。

投一个。文羽 摄

课余。文羽 摄
“四习五技”其它项目,都有相应的科学、严谨、管用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开设“劳动教育与素养”课程,劳动认知教育16学时,劳动实践教育32学时,共3学分,学生完成这两个模块学习并通过考核,方可毕业。读书习惯养成积分不设基准分,逐项加减分。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加20分,阅读时间不足或完全不读书减2分;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加5分,阅读不健康书籍减1分。
(二)主抓“六个重点”。
为取得预期效果,学校通过“六个重点”,着力营造沉浸式教育氛围,将思政教育融入“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各环节。
一是注重文化引导。此前,部分高职学生不爱读书学习。为此,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组织部分师生成立“论语沙龙”,精心打造“晚安湘人”等传统文化品牌课。每周五下午,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点评、奖励书法作品等环节,使《论语》20章从深奥晦涩走向喜闻乐见,从故纸堆走向新时代。
如此学习讨论、自由发挥、生动活泼、古为今用的风格,调动了孩子们课堂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养成读书学习、开卷有益的习惯,并且在传统文化学习传播中进一步培植爱国主义情愫。
二是注重实践主导。学校强化实战演练与体验学习,近年来组织师生开展了10余次大型应急演练活动,包括火灾逃生、心肺复苏等,直接参与学生8600人次,间接受益学生覆盖面达100%。组织学生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无偿献血1000余人次。学校先后获评“湖南省高校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湖南省互联网+人道资源动员爱心单位”等。
三是注重情景交融。学校绝大多数“四习五技”培训师,兼任“思政导师”。教学实践中,老师不仅讲“本本”、教技能,还讲战争,讲地震海啸,讲山体滑坡、泥石流,讲抗灾救援,灌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传播坚毅勇为、心存大爱的正能量。
一天,应急救护培训时,突然遭受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操场内,老师朗诵着高尔基《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同学们大声接诵。
老师提问,“我们是做搏击风浪、迎接胜利的海燕,还是做恐惧、躲避海浪的海鸥、海鸭和企鹅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做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直至冒雨完成实操训练。
由此增强了孩子们克服困难、锻炼意志的能力,这是照本宣科达不到的思政教育效果。
四是注重帮扶感化。学校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构建“经济资助、生活帮助、心理辅助、就业扶助”等“四助一体”帮扶助学体系。建立“两个不低于”(年奖助学资金总额不低于学校全年学费收入的10%,困难学生年均资助额不低于3000元)的助学专项预算。针对特困学生出台“三免一补”(免学费教材费住宿费,补生活费)政策,每年惠及数十人;针对所有学生出台“免费初诊、拆零给药”政策,每年减少医疗费数十万元,减轻学生经济负担;针对全校师生出台重大节假日“餐补”政策,让师生交流共乐,共享佳节。
学校主要领导全方位亲自帮扶两名重度残疾生成长的故事,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具有本校特色的帮困助学,2023年,被省委主题教育办遴选为全省第一批主题教育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三下乡”,师生深入湘西边远地区服务群众。文羽 摄
五是注重第二课堂。学校成立了26个社团组织,在“红色宣讲团”“劳保协会”“创新创业社”“舞狮队”“三点半课堂”“助残课”“风和舞社”“湘人主持队”“啦啦操队”“拉丁舞社”“草坪音乐会”“国庆文娱晚会”等活动中,体验“四习五技”,融进思政教育元素,让第二课堂嗨起来。


上下图:夺冠归来。文羽 摄
2024年10月27日,李静、王娟智老师,带领王颜笑、刘青青、陈元、胡哲铭等学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高职公共管理与服务赛道中,荣获金奖。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A类、B类竞赛中获奖220多人次,学生参加国省级各项技能竞赛获奖301人次。
参训参赛、过关斩将、蟾中折桂的过程,就是“随风潜入物”地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
六是注重社会实践。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深入街道、企业、学校、农村,开展植树造林、应急救护、文明劝导、美化社区、无偿献血、春耕插秧、助残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每年20多项次,参加师生达2000多人次。如每年暑假的“三下乡”活动,进行推广普通话,手工黏土塑形,科技小制作,家电修理,安全用电知识讲座,红色文化传播,茶艺交流,反电诈宣传等。
如此,在边远山区摸爬滚打中,学生们锻炼了社交、团队合作能力和体力,宣传了党的政策、国家法律,了解了社情民意,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群众工作水平,也巩固了“四习五技”基本素养。
三、“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成效。
“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本校收到预期效果。一是贯彻落实了“大思政课”的精神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我们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受教育特点,以“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切入“用爱温暖世界”办学理念,这是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的具体体现之一。

“双联五导”党建机制进学生宿舍。文羽 摄

创新创业活动互动环节。王江敏 摄

创新创业演示。文羽 摄

志愿活动。文羽 摄

师生谈心。王江敏 摄
二是深度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遵循育人规律。我们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树立正确三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着眼,借助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多形式多渠道多场域交替影响,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师生关系。学校党委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思想,端正对学生的态度,不是把他们视作赚钱的工具,而是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从道德学问、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身心健康、人生规划、就业联系推荐等方面,提供“四习五技”教育,并在经济上进行帮扶。从而加强了师生沟通联系,创新了群众工作方法,密切了高校党群关系。
四是提高了高职院校治理水平。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建立章法、健全秩序和落实职责。学校应时而动,创新工作机制,创新考试考核,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四习五技”素养教育,并贯穿于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从而加快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
五是提高了学生素质素养和人才培养效果。2023年至今,学校共培训考核师生12000余人次,其中获应急救护师资19人,救护员19人,初级救护员近10000人。“四习五技”其他项目,合格率占全校师生总数94%。2023年,学校成功获评“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单位”。
2022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无损检测专业去向落实率95%。培养各类技能人才10000余名,连续四年荣获“年度群众满意高校排名榜第四名”,荣获“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
四、“四习五技”基本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经验启示。
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必须将思政教育融于“四习五技”教育之中,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否则,“四习五技”会陷于方向不明、劳民伤财、效果不佳的泥潭,思政教育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洞说教。

谋划教学育人。文羽 摄

运动会归来。文羽 摄
第一,必须构建“四习五技”保障机制。学校成立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四习五技”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二级学院、中层处室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在应急救护培训中,学校党委、行政班子成员,与师生同教室、同教师、同问答、同练习、同考试、同领证。同时,学校本着单列预算、专款专用、优先保障原则,每年单列工作经费不少于100万元,建成目前全省功能最全、规模最大、智能化最高的应急救护培训暨“四习五技”基地。
第二,必须全员参与、奖优罚劣。全校万名教职员工作为主角,积极参与应急救护培训暨“四习五技”教育,做到人人达标、个个拿证。获技术能手者重奖,考核未达标者参加补考,补考尚未达标教职员工,在年度考核、评先创优、提拔晋级中受影响;未达标学生不予毕业。
第三,必须从“单向发力”向“联合驱动”转变。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实情、高职院校的育人方向,实事求是设置课程和教学方式,将教育的触角伸向第二课堂,伸向社会实践,伸向技能操作领域,形成喜闻乐见、经世致用、教学相长的教育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职院校治理,从第一课堂的“单向发力”向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转变。
第四,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学校宣传统战部门、二级学院和大学生记者站作用,在官网、公众号、视频号上,第一时间发布“四习五技”和思政教育的新闻报道。同时,坚持导向,选准角度,深度挖掘、创作了数十篇文学、新闻和评论,在新华网、人民论坛网、湖南日报、新湖南、红网等主媒发布,大力宣传以“四习五技”为切入点的“用爱温暖世界”的教育理念,鼓舞了士气。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增动能。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总要求,需要我们积极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改革方法破解难题,积极探索更多管用可行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改革创新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分别系湖南劳动人事职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此文为2024年度全省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