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脸部各个部位名称图解(常见的面部对应的表现)

时间:2024-09-28 11:52:50

中医望诊中的面部诊断,通过面部的色泽程度以及变化,可以让我们知道疾病的原因。

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的脏腑对应的颜色。

五色中:肺主白,心主赤,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

知道哪里出现问题,也方便我们生活上的不适判断,能够自己做出一些保护措施。

《素问·刺热篇》五脏与脸部的对应区域:左脸颊——肝;右脸颊——肺;额头——心;颏——肾;鼻——脾。(如图)

人的正常面色为常色,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讲的对应色(如图)

但要考虑不同地域的先天因素的影响,比如亚洲人偏黄,欧洲人偏黑,等等。

在排出不同的先天因素后,我们再来看看病色的变化。

1. 青色主寒,首先找肝

面色苍白,淡青或青黑,属肺克肝略过,常为阴盛导致脘腹胀痛;

面色发青,多为寒气凝聚;

面青耳赤,常为肝火;青赤晦暗(暗淡无光泽),常为郁火。

应对:十全大补芄,四物汤等

2. 赤色主热证,找心

满面通红多为实热,常伴心率失常;

午后两脸颧潮红者,多为虚阳上越。

应对:柏子养心芄,益安宁芄等

3. 黄色主虚、湿证,常伴随热证出现,找脾。

若面目深黄,称为“黄疸”,湿热太过或寒湿淤堵所致;

脸色暴青者,脾虚则属难调。

面色淡黄且无反射光泽,称为“萎黄”,多见于脾虚胃弱,气血运化受阻。

应对:推荐补中益气芄,附子理中芄等

4. 白色主寒、夺气、气虚、脱血,找肺

面淡白或深白,常见为阳虚。

面白无光而不实或黄白如小米者,为血虚,气衰;

淡白常见为气虚;

应对:黄芪生脉饮,人参保肺芄等

5. 黑色主肾虚瘀、寒、痛、水痰饮。

眼眶发黑,为寒湿下注,肾阳虚,精不化气,常伴腹泻,鼻炎等痰饮症状

面色黧黑为肾阳虚衰、水饮不化、寒气太过,气血运行不通,易得骨病。

面色黑而手足无力,腰痛难忍,肾阴亏虚,常见肾风骨节疼痛;

应对:金贵肾气芄,覆盆子芄等

面诊为人所知不多,一般中医面诊是瞥一眼就可根据信息知道大概,再结合其它方式,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