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吕蒙正:平民宰相清正廉洁不为物累

时间:2023-07-07 17:30:57


吕蒙正(公元944年-1011年),字圣功,北宋河南洛阳(出生地今属河南偃师)人。公元977年中丁丑科状元后,步入仕途,历经太宗、真宗二朝,三次官拜宰相,公元1009年因年老体衰辞官归隐。

吕蒙正少年时家境贫寒,历经千辛万苦才考取功名,所以他“深知百姓之苦,常忆五代之乱”,这也奠定了他厚道宽容、关注民生疾苦、坚守正道自律的为官之道。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吕蒙正为官32年,始终坚持原则。史载,吕蒙正的儿子刚出仕就被授官水部员外郎(大约五品),因为之前宰相的儿子都是这样任命,于是就被当作常例。吕蒙正却不同意,上奏称自己出身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儿子刚成年,就获此宠任,恐怕遭到上天谴责,请求以自己刚出仕时的官职补任儿子。他的这一请求得到允许。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

吕蒙正为官清正廉洁,不为物累。曾有位大臣欲将家里一面号称能照到方圆200里的古镜送给吕蒙正,以寻求升官。吕蒙正拒绝说:“我的脸只不过碟子那么大,哪用得着能照见200里的镜子?”还有人给吕蒙正送来一方珍贵古砚,说:“此砚不用注水,只须一呵即可湿润砑墨。”吕蒙正仍是一句话怼了过去:“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担水,又能值几文钱?”说得献砚者沮丧而归。从此,再没人敢给他送东西了。

正是由于吕蒙正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家风,使得其后辈人才辈出,如其侄子吕夷简、侄孙吕公著,均官至宰相,八世孙吕祖谦、吕祖俭也都是南宋的著名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