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
掌握每个前提的意义。注意判断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关系;我国会计期间的确定;我国货币计量的要求。
2.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所加工整理的会计数据均被界定在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基于这一假设,会计所反映的只能是它所在的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包括企业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
3.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正是在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下,才可能建立起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使会计方法和程序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解决了很多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的问题,保持了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会计分期将持续不断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此外,企业还需按半年、季、月份编制报表,即把半年、季度、月份也作为一种会计期间。
5.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客观上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因此,会计核算就必然选择货币作为会计核算上的计量单位,以货币形式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6.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主要包括资产、收入、费用与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即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产性支出原则和稳健性原则。
注意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原则和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原则的区别;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原则的区别并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
谨慎性原则的理解,在会计核算方法中,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7.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8.历史成本原则也称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核算。
9.配比原则是指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入账,以正确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
10.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在进行支出的确认时,必须对两类性质不同的支出区别开来,以正确计算当期损益。
1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于属于估计性质的事项,一定要注意稳妥、谨慎从事,留有余地。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12.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设立,具有一定结构,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如现金账户、存货账户、固定资产账户等。一个完整的账户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账户名称;登记会计事项的日期;凭证字第、号数;摘要;增减金额及余额。
在一个账户中一般具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等四项金额。一定时期(如一个会计期间)的增加额合计,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一定时期(如一个会计期间)的减少额合计,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称为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便是下期的期初余额。这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13.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形成的具体项目。
14.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变化,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其实质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反映一项经济业务。
15.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6.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17.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属于资产要素的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
属于负债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属于收入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属于费用要素的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
属于利润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18.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规则,是指运用借贷记账法在账户上记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规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9.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及账户对应关系
会计分录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在登记有关账户之前预先确定应当登记的账户名称、账户登记方向(借方或贷方)和登记金额的一种记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
会计分录有两种: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由两个账户所组成的。复合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的账户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