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之名由来:
陕西现在简称“陕”。可是这所谓的“陕”,却不在现在的陕西,而是在河南。
周朝始建,武王既没,成王继位,周召辅政。以河南“陕塬”为界,陕塬之西,归召公奭管理;陕塬之东,归周公旦管理。由此,陕塬之西,即成为“陕西”。而陕塬之东,其实就是河南。
陕塬,位于现在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水土——秦岭:一山分南北
陕西地图,呈南北分布。
其北边是黄土高原,
其南边是盆地和山地。包括关中平原、秦岭和与川渝接壤的大巴山。
秦岭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分界线。
因此,陕西可谓是地理和气候意义上的南北方共存的省份,与河南、安徽、江苏一样,都同一省份内,南北方城市都拥有。

特别是秦岭以南,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素为“鱼米之乡”。
因为雨水多,所以,也是陕西少数能种水稻的地方。
汉中就有南北交融的特色小吃——米皮,用米做的“面”。看起来看是“面条”的形状,吃起来却是“米”的味道。
秦岭南麓,有珍稀动物,比如著名的“秦岭四宝”。
羚牛、大熊猫、金丝猴、朱鹮。
是的,大熊猫不仅在四川有,在陕西也有。

领土——得关中者得天下:
秦岭以北,有关中盆地,有泾河、渭河(成语泾渭分明即出于此,泾河清,渭河浊,一交汇,无法交融)。
关中盆地,是宝地。在古代,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周边不是高山,就是高原,成了有利的屏障。
而萧关、散关、武关、函谷关。东南西北4大关卡,更是拱卫关中的樊篱。
所以,在关中称帝称王者,得地利之优势,往往都容易出一统天下之帝王。
如周朝、秦朝、汉朝、隋朝、唐朝。
刘邦取得天下后,想定都洛阳,刘敬劝说定都关中,地势更有利。刘邦听取了其意见,遂“是日驾”,直奔关中,由此也换得汉家四百年江山。

而虽然关中以前地理条件恶劣,但是,自从“郑国渠”开掘之后,却关中变劣为宝,一下子成了土地肥沃的粮仓,这也为秦国平定六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所谓的“天府之国”,其实最早指的就是“关中地区”。
寸土寸金——西安:十三朝古都
周朝最早定都于此,当然是西周,东周后来搬到洛阳去了。
秦朝从陕西发家,定都于咸阳。
刘邦夺得胜果后,定都长安。有西汉、新(王莽)、东汉三朝。
晋其实定都于洛阳,只是晋愍帝迁都于长安,三年后,西晋灭亡。
前赵,由匈奴人刘渊建立汉,都城辗转多地,最后由其堂侄刘曜在长安定都建立赵,史称“前赵”。
前秦由氐族人苻健建立,第三任君王符坚时,国力最为强盛,也具有最大可能一统天下的机会。
后秦由羌族人姚苌建国,反前秦,杀符坚,灭前秦,后为东晋刘裕率军攻入长安,后秦灭国。
西魏,其实是跖跋元氏之北魏分裂后,宇文泰扶持在长安建立的。
北周替西魏,由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后旧戏重演,被北周权臣杨坚以隋朝替北周。
隋之后,就是著名的大唐王朝了。
西周、秦、西汉、东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朝代太多,所以西安地下古墓也超级多。
真要谓,一挖都是宝,寸土都是金。
一条地铁上,都能挖出一千三百多座古墓出来。
可见,西安地底下的“历史宝藏”何其之多!
黄土: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吹来的沙漠沙尘,正好在这里,面临着秦岭和太行山脉的拦截,于是,就只有将其抛在这里。
于是就一层一层地堆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因此,其土质就比较疏松。窑洞,就成了一种“好挖出来的”陕西特色民居。

而一年一年地堆积,历经了不知道多少万年。地底下,就随着岁月的更迭,变成了煤炭,变成了石油。
于是,有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安延长石油厂。
有了陕北的那些煤矿——如中国最大煤田“神府煤田”。

红土:红色革命民族精神
红军抵达陕北后,这里又成了革命的中心。
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与厚重的陕西性格进行结合,酿就了中国红色革命民族精神。

厚土:赳赳老秦,汉唐遗风
陕西人的性格,自古以来就是内敛中,蕴藏着强大的爆发力。
这与其地形和地理环境有关,与其气候特征有关,有其自然条件有关。
加上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大都在西安定都。特别是秦以边陲弱国,历十余代,奋起长追,一统天下。而后汉唐,更是将中国之影响力,传之全世界。
陕西历来就有一种厚重,这种厚重,是历史的产物,是地理的产物。
它们一代一代,一年一年,铸就出了杰出的陕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