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蓟城是现在的哪里(北京为何又叫燕蓟之地?)

时间:2024-11-10 08:51:59

召公奭与周王室同宗(一说是周文王庶子),他和周公旦是武王的左膀右臂,跟随武王伐纣。武王封召公于燕地(都城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东北),封帝尧之后于蓟地(都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广安门附近)。大约三百年后,燕国吞并蓟国,以蓟城作为燕国的首都。

所以北京又叫燕京、燕都、蓟城、燕蓟之地。

战国后期地图

召公没有就藩,而是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辅佐武王,武王另把召地(今陕西岐山西南)封赏给他作为采邑。

周成王时,召公担任太保,位列三公,一度负责营建新的都城洛邑。后来以陕城(在今河南三门峡)为界,陕城以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史称“周召分陕”

后用成语“分陕之重”表示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陕西”地名亦源于此。

周召分陕石柱(现保护收藏于三门峡博物馆,可能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界石)

三门峡与陕西

成王年少,周公摄政,践天子位,召公疑之,甚为不悦。后来周公特地写了一封长信给召公画大饼(《尚书·周书·君奭》),召公这才把枪放下。

成王驾崩之后,召公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康王。“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召公治理西部,深得百姓爱戴。召公喜欢深入基层调研,巡视各处乡邑。召公曾在棠梨树下审判官司、处理政务,在他的治理下,百官各司其职,百姓各得其所。召公去世之后,百姓怀念召公,把那棵棠梨树保护起来,并作诗歌颂他(《诗经·国风·召南·甘棠》)。

后用成语“甘棠遗爱”表示对贤官廉吏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