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法律怎么判断工伤

时间:2025-01-06 16:58:51

法律判断工伤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这是最常见的工伤情形,要求伤害发生在工作时间内,且与工作有直接关系。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这指的是在工作开始之前或结束之后,从事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活动时所受到的伤害。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这包括在工作过程中因履行工作职责而遭受的暴力、意外等伤害。

患职业病:

指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这适用于职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失踪的情况。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这是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意外伤害的保护,要求伤害发生在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和路线上,且职工对事故负非主要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这是一个兜底条款,适用于法律或行政法规中规定的其他工伤情形。

在认定工伤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职工的主观过错:除了职工本人故意造成事故伤害的情况外,即使职工有过失或重大过失,一般仍认定为工伤。

时间和空间的界定:工伤一般限于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场所内发生的事故伤害,但特殊情况下,如上下班途中的伤害,也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职业或业务的界限:只要伤害因执行职务或业务而发生,即使不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也属于工伤。

以上信息综合自《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法律解释,为便于理解,提供了具体的情形和判断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