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汉服种类图解及朝代有哪些(汉服 | 一部中国文化的演变史)

时间:2024-11-17 09:23:14

中国的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朝代的服饰及其特点。

秦汉时期


女子服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礼服的深衣,一是日常只用的糯裙。

深衣: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衣襟然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

福裙:上糯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流行,穿这种服饰的妇女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糯裙样式为尚儒斜领、窄袖,长仅及腰间;裙子是有4副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下垂至地,上窄下宽,不是边缘,裙腰两端封釉卷条,以便系结。秦汉时期的服装历史非常深厚,对以后的服装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参见《北齐校书图》。

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桂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加长,敝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异常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桂飞髻”。

隋朝

隋朝历史较短,服饰样貌基本承袭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是承前启后的阶段。隋朝官服服制按颜色区分等级,男子常服多为窄袖袍衫。女子多着小袖高腰长裙,发式上平而较阔,承北周以来“开额”旧制。

唐朝

唐装,即唐制汉服,是汉族服饰系统中的一种。代表有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糯裙等,唐装应该区别于现代服饰的唐装。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福袄,衫三种。福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糯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濡、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

宋朝

宋朝服饰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饰,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饰,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着直领,对襟的一种服饰。

元朝

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习俗,但同时又受汉族的影响,服饰日趋华丽。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这个时期的妇女也穿长袍,而汉族妇女则以糯裙为主。

明朝

明朝服饰是指明朝时的衣饰,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中后期更出现了前代未见的形制款式如立领,以及于一件衣服的显眼处大量使用钮扣。至今仍有少数款式和特征流传至今。

清朝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