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蕉麻图片和产地在哪里(abaca(Musa textilis)燕麻)

时间:2024-11-11 09:52:42

abaca(Musa textilis)燕麻 芭蕉科植物。叶柄中可提取纤维,其重要性在叶纤维(leaf fibre)中居第二位。本植物虽有旧称马尼拉麻、宿务麻、达沃麻,但与真麻无亲缘关系。原产于菲律宾,于19世纪成为制绳主要原料。

1925年荷兰人开始在苏门答腊种植蕉麻,美国农业部也在中美洲设立种植园。1930年在英属北婆罗洲(今马来西亚沙巴)开始小规模商业性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得不到菲律宾产的蕉麻,美洲的蕉麻产量激增。至今菲律宾仍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蕉麻植株和香蕉树(M.sapientum)近缘并相似。从根茎生长出可多至25个不含有纤维的肉质枝茎,丛生成环形。枝茎直径约5厘米,长有约12~25个叶柄,交叠包覆在直径约30~40厘米的非木质的假主茎上。叶柄上的长椭圆形叶片,上面呈鲜绿色,下面呈黄绿色,长约1~2.5米,最宽处约20~30厘米。第一批叶柄从主茎底部长出,其余顺序从主茎上较高部位长出,因而最老的叶片在外面,新的叶片包在里面.顶端高可达4~8米。叶柄和纤维的颜色,随生长的位置而异,外部最深,里层最浅。当叶柄长齐后,顶部开出一长串奶油色到深玫瑰色丛生的小花朵。香蕉状果实不能食用,长约8厘米,直径2~2.5厘米,皮绿,果肉白色,种籽粒大,呈黑色。植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一般用成熟的根茎繁殖,在雨季开始时种植,间距为2~3米。18~24个月后,每株有2~3个主茎可收割,此后每隔4~6个月收割2~4个主茎。枝茎和周围的叶柄一般在盛花期从近地面处割下。植株在10年后须重新种植。在菲律宾,含有纤维的外层从叶柄一端割开剥下成条状,用手工或机械挤去肉质,分离出纤维,然后晒干。

中美洲广泛采用机械方法制麻:叶柄切成0.6~2米长,用机械压挤并刮擦,干燥亦用器械进行.纤维束的平均长度1~3米,随叶柄的大小和加工方法而异。纤维色泽有白、棕、红、紫或黑色,因植株品种和枝梗位置而不同,有光泽,外层叶鞘的纤维强度最大。蕉麻由于强度极大、柔软、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蚀性好、主要用作船用绳缆、钓鱼线、吊车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