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枫桥夜泊古诗(古诗文赏析—《枫桥夜泊》)

时间:2024-11-05 15:00:24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停地啼叫,到处都是寒霜。面对江边的枫树和船上的渔火,陪伴着忧愁难眠的我。在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这客船上。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
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诗文赏析:

《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虑之情充分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人生感悟:

月落乌啼

起初,我被诗中描绘的景象深深吸引。月已西沉,天边泛起了淡淡的寒霜,乌鸦的啼声划破夜空,增添了几分孤寂与凄清。这样的画面,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落寞与愁绪。

江枫渔火

而江边的枫树与点点渔火,在夜色中相互映照,既温暖又遥远,仿佛是旅人心中那一抹不灭的希望与慰藉。这样的景象,不仅美,更富含了深深的情感与哲理。

城外寒山

随着诗句的深入,我仿佛也置身于那艘停泊在姑苏城外的小船上,成为了那个漂泊异乡、夜不能寐的旅人。夜半时分,寒山寺的钟声悠悠响起,穿透了寂静的夜空,也穿透了我的心房。

夜半客船

那一刻,我仿佛能听见时间的回响,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体会到了诗人那份深深的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慨。钟声,不仅敲响了夜的寂静,更敲响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枫桥夜泊》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人生的哲理。它教会了我,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珍惜眼前的美好,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这段阅读《枫桥夜泊》的经历,都将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指引我前行,温暖我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