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管部门是指在企业内部负责管理和监督各个部门和员工的部门或人员,一般由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这些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执行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监督和评估业务运作情况,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指导,确保企业的运营顺利进行。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企业主管部门也可以指在政府层面专门主管企业的部门。这些部门负责监管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合法经营,确保企业按照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发展。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主管部门可能有所不同:
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的主管部门可能是工业和信息化局或国资委。中央层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是工业和信息化厅,市一级为工业和信息化局。国有企业还需归属国资委主管,央企归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省一级国有工业企业归省国资委主管,市一级国有工业企业则归市国资委主管。
集体企业:
集体企业的主管部门可能是国家拔入经费包干使用的形式或向所属单位提取行政管理经费的主管部门。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可能包括工商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境保护局、国税地税局等,具体取决于企业需要办理的事务。
民办非企业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是市、县(区)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或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负责监督管理职责,包括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民办非企业单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负责年度检查的初审,协助查处违法行为,以及指导清算事宜及善后工作。
综上所述,企业主管部门的具体身份和职责取决于企业的类型和所在地的政府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