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都匀市属于哪个市管辖(贵州县市历史-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都匀)

时间:2024-11-28 09:53:09

都匀简述

都匀最早的地域所属,

春秋时期为牂牁古国东北部地。

战国时期为且兰领地。

秦汉时期隶属于象郡及牂牁郡。

三国、两晋时期,处于且兰、毋敛、并渠三县之间。

南北朝时期隶属宁州。

隋属牂牁郡之宾化县。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设置应州(羁縻州),都匀属之。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都云酋长尹怀昌率其昆明十二部附于楚王马希范,设都云县(因城东都云洞得名),都云名称始见之史籍。

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1公里处有“都云洞”而得名。“都云洞”又名“九龙洞”“仙人洞”,属天然石灰岩洞。据《五代史·楚世家》记载:“后晋高祖云福五年(940年)都云酋长尹怀昌率其昆明十二部……附于马希范”,这是都云的名称最早见诸史籍。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都云设置军民长官司。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都云军民府,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都云县,隶定远府。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改都云军民府为都云定云安抚司。

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都云、邦水、平浪三长官司,隶都云定云安抚司。

洪武十九年(1386)撤都云定云安抚司,置都云安抚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平羌将军何福镇压都云苗族人民起义后上奏朝廷,认为“云之为物,变化莫测”,应将“云”改为“匀”,取“均匀”之意。皇帝批准下诏,都云从此改为都匀。

洪武二十九年(1396)升都匀卫为军民指挥使司。

明初均隶于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七年(1419)改隶贵州都司。

明弘治七年(1494)置都匀府,隶贵州布政司,都匀军民指挥使司降为都匀卫指挥使司,隶于都匀府。

清康熙十年(1671)撤销都匀卫,置都匀县,隶都匀府。

康熙二十年(1681)都匀府划属贵东道。

雍正五年(1727)裁平浪长官司。

乾隆五年(1740)都匀府划隶古州兵备道。

民国元年(1912)撤都匀县。

民国 3 年(1914)撤都匀府复置都匀县。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都匀直属贵州省长公署。

民国 24 年(1935)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独山),辖都匀县。

1949年11月15日都匀解放,24日成立县人民政府,为独山专员公署所在地。

1956 年 8 月 8 日,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都匀为州府所在地。

1958 年 6 月以都匀城区建立都匀市,郊区为都匀县,市、县分治;同年 12 月,撤销都匀县并入都匀市。

1962 年 12 月,撤销都匀市恢复都匀县。

1966 年 3 月,恢复都匀市,市、县分治。

1983 年 12 月,撤销都匀县并入都匀市。全市下设迎恩、坝固、王司、墨冲、平浪、江洲 6 个区公所和小围寨镇政府及广惠路、新华路、文峰路 3 个街道办事处。

1984 年 7 月,进行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全市下辖 25 个乡,3 个民族乡、5 个镇及 4 个乡级办事处,共37 个乡级机构。

1991 年 8 月, 建 镇 并 乡 撤 区,全 市 设 12 个 镇、8 个 乡、3 个 街 道办事处。2003 年 1 月,撤销沙包堡、小围寨 2 镇,建立沙包堡、小围寨 2个街道办事处。

2009 年,州政府成立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都匀市洛邦和大坪2镇划归都匀经济开发区管辖。

2013 年 8 月,都匀市所辖王司、坝固 2 镇划归都匀经济开发区管辖。

2014 年,撤销甘塘镇和杨柳街镇,原甘塘镇及杨柳街镇的谷江村、斗篷山村,组建绿茵湖街道办事处,原杨柳街镇的文德村、德化村,杨柳街居委会划入沙包堡街道办事处;撤销洛邦镇、大坪镇、王司镇、坝固镇组建匀东镇;撤销摆忙乡并入江洲镇组建毛尖镇;撤销基场水族乡、阳和水族乡、奉合水族乡组建归兰水族乡。